旧事照片:八九十年代的纪实性刑侦剧

发布时间:2024-03-02 16:34:52来源:米乐体育直播视频浏览次数:1作者:米乐滚球登录网址

  在之前的文章中,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们国家社会治安建设的故事,例如严打、公安队伍的建设等等。今天,我们聊聊八九十年代的各种纪实性刑侦剧。对于95后或者00后们来说,可能并不了解纪实性刑侦剧。在八九十年代,我国拍摄了大量的纪实性刑侦剧。

  首先,我们聊聊什么是纪实性刑侦剧。纪实性刑侦剧与当代的网络刑侦剧不同,当年的纪实性刑侦剧,基本上以真实的案件为原型,采用了真实的地名、城市名称、人名。有的电视剧为了追求纪实性,甚至会在案发现场实地重新拍摄。认真的说,八九十年代的一些经典纪实性刑侦剧,甚至能够当做纪录片来看。

  在拍摄纪实性刑侦剧的过程中,为了追求案件的还原程度,剧组会邀请侦破案件的公安干警们真人出镜,例如著名的《西安大追捕》《121大案》《79大案》等等,基本上就是公安干警们真实出镜,而且就是侦破案件的原班人马。基本上等于把整个案件重新还原了一遍,因此,八九十年代的各种刑侦剧,纪实性非常高,深受人们的欢迎。

  在八九十年代,我国各省市以各种大案要案为原型,拍摄了一系列的纪实性刑侦剧,例如《西安大追捕》《121大案》《命案十三宗》《红蜘蛛》《黑白大搏斗》《燕赵刑警》《刑侦一号案》《打黑风暴》《918大案纪实》《79大案》《38大案》《西部刑侦大案》等等,一系列的纪实性刑侦剧。对于80年代出生的朋友们来说,对这些刑侦剧必然不会陌生。

  因此,很多纪实性刑侦剧,大家在童年生活或者学生时代都看了很多遍。很多刑侦剧的拍摄非常细腻,即便是在当代,仍然属于经典。一个问题出现了,八九十年代,我国为何会拍摄大量的纪实性刑侦剧呢?

  70年代末期,我们国家的经济进入了持续快速地发展时期。在经济快速地发展的同时,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的相互叠加,出现了各种各种刑事案件,而且数量逐年增加。例如在80年代前期,陆续出现了一系列骇人听闻的大案要案,例如东北二王案件。为保障各地群众安居乐业,保障正常的经济发展和生活秩序。

  1983年、1996年,我国先后开始了两次严打,也就是“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的决定。”在两次严打的大环境下,各地公安干警们陆续侦破了一系列的重大案件。以其中的部分大案要案为原型,各种纪实性的刑侦剧陆续推出。很多刑侦剧是在案件刚刚侦破以后,就开始实地拍摄的。例如《121大案》在1998年春天告破,1999年冬天,电视剧就已经拍摄完成。

  我国各地拍摄大量的纪实性刑侦剧,基本上有3个根本原因。第一,告诫各地群众不要犯罪,天网恢恢疏而不漏。同时,教导各地群众,发现犯罪分子,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。第二,震慑各地蠢蠢欲动的犯罪分子,不要再铤而走险,早日投案自首,争取宽大处理。第三,反映各地公安干警们侦破案件的艰辛。

  当年的技术水平有限,公安机关侦破案件的过程中,风里来雨里去,确实很不容易。认真的说,一系列纪实性刑侦剧确实起到了很大的教化作用,同时对震慑犯罪起到了一定的效果。不过,在2005年之后,我国不再拍摄纪实性的刑侦剧,很多类型的纪实性刑侦剧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。

  21世纪初期,拍摄的《谁是真凶》成为了最后一部纪实性的刑侦剧。在此之后的一系列刑侦剧,大多数都是杜撰虚构的,公安干警们也不再本色出演。那么,纪实性刑侦剧出现了哪一些问题呢?

  不得不说,一系列纪实性的刑侦剧,出现了过于真实的问题。第一,犯罪分子的作案方式、作案过程的剧情,过于详细。此外,一些纪实性刑侦剧中,会出现犯罪分子之间的黑话或者暗语手势。由于过于真实,仍然活跃在社会的犯罪分子们,有很大的可能性照样学样、照猫画虎,对各地社会治安不利。在某市公安机关打掉一个犯罪团伙之后,发现这个犯罪团伙,确实借鉴了刑侦剧的部分作案思路。

  其次,纪实性刑侦剧中,公安机关侦破案件的方式方案,甚至追捕案犯如何部署,都出现在电视剧当中。其中的各种侦破方法,根本没办法回避。例如公安机关会寻找周边目击者、分析罪犯的作案动机、走访周边群众、了解受害者的生活轨迹和社会关系等等。一系列侦破手段下来,案件基本上都会水落石出。

  一些准备作案的犯罪分子们,非常有可能依据这一些刑侦剧,进行反向推理。根据公安干警的侦破方式,进行逆向思维推理。在自己随后作案的过程中,尽可能不留下线索,进一步增加了公安干警侦破案件的难度,例如不留指纹、使用变声器、多准备备用方案等等,确实非常棘手。

  例如在一个真实的案件中,河北某地公安干警们,冲入房间抓捕罪犯的时候。罪犯正躺在床上看《黑白大搏斗》,并且一边看一边分析剧情,准备计划自己下一步的犯罪活动。逆向推理,会促进增加侦破难度。

  还有第三个问题,那就是各地公安干警真实出演的问题。公安干警们本色出演以后,自身的相貌、职务,会被观众们熟知。公安干警们如果调任其他岗位,在进行潜伏、侦查、摸排等一系列任务的过程中,有很大的可能性被犯罪分子或者热心群众认出来。尤其是刑警、缉毒警、缉私警等警种,由于任务的特殊性,不易出现在镜头前。

  例如一位本色出演过纪实性刑侦剧的公安干警,前往菜市场买菜的过程中,被一位菜摊老板认出。出于对公安干警的自身保护,同时对之后执行各种任务的需要来说,公安干警们不适合本色出演。

  2005年,我国要求各地公安干警们尽可能不要本色出演。在各种刑侦剧中,尽可能不要过多体现各种侦破方式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各种纪实性刑侦剧开始慢慢地终结。进入21世纪之后的一系列刑侦剧,大多数都是杜撰虚构的,事情的大体轮廓是真实的,细节上则是基本虚构的。侦破案件的过程,进行了虚拟化加工,尽可能不体现具体的侦破方式。

  对于七八十年代的人们来说,仍旧喜欢看这些老剧。上述类型的刑侦剧,作者几乎年年都会看一遍,对于每个案件的剧情都很熟悉,对于当年的警服样式、枪械型号,如数家珍。

上一篇:豆瓣评分最高的十佳国产刑侦局《降服》上榜! 下一篇:近30年评分最高10部尖端刑侦剧《白夜追凶》第四第一足以封神